
- 最新资讯
- 协会公告
- 行业信息
- 协会活动
- 分支机构活动
【战疫建言】支持和引导互联网平台在疫情防控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
在应对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电商、外卖、出行、社交、搜索等领域互联网平台利用自身的供应链和物流调配、信息交流、数字技术应用等优势,在保障重点物资供应和民生需求、维护市场秩序、创新疫情防控方式、配合联防联控和舆论引导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提升了此次疫情应对的应急管理和社会治理能力。为调动更多互联网平台积极性并充分发挥其优势,须进一步推进政企合作,鼓励更多“线上”活动,优化疫情防控、物资供应、市场监管、复工复产及中小企业帮扶等政策,形成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维护经济社会有序运行。
互联网平台利用自身优势参与疫情防控工作,成为特殊时期经济社会治理的重要补充
疫情发生以来,阿里、京东、腾讯、美团、滴滴、百度、蚂蚁金服、字节跳动等一批互联网平台企业主动发挥各自信息、渠道和技术优势,配合政府提升防控效率,弥补传统方式不足,对提升全社会应对疫情的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利用信息和供应链优势,协助信息服务和重要物资调配,配合政府部门防控疫情
一是利用信息收集、分析处理能力为各级政府应急防控提供服务。不少平台专设疫情防控工作专班,每天定时向相关部门上报疫情数据及突发情况,为疫情省、市建立疫情人流监控态势感知系统。部分平台配合政府向全社会开设疫情相关线索,以及募捐诈骗、虚假信息等违法违规行为举报入口,降低了疫情防控中的信息壁垒。二是发挥平台供应链优势,助力重点医疗物资的货源组织和运输保障。一些大型平台开展医疗和应急物资的全球寻源和供应链协作,在国内外数百个地区组织产能,并依托自身物流渠道快速送达武汉等重要地区。某出行平台在武汉等地组建多个成规模的医护保障车队,接受统一调度、免费服务。三是发挥网络平台效应,协助社会捐助。有的平台专门设立各类捐赠标准,以高效透明的方式协助资金和物资专项募捐。
(二)利用仓储物流和平台治理优势,帮扶中小企业,稳定人民生活和市场秩序
一是基于大数据驱动的仓储物流网络,确保疫情期间各类民生保障。电商平台发挥仓储体系全国100%区县覆盖优势,为短期激增的各类生活物资提供保障。外卖平台为中小商户提供“一键开通”在线采购通道,确保多数城市商品储备。二是维护市场正常秩序,稳供保价、打击假冒伪劣。一些平台对问题产品或商家进行下架、处罚、限权等举措,协助打击哄抬物价、运费虚高、虚假宣传等行为。三是主动帮扶中小微企业复工复产,尽可能减少损失。某外卖平台启动数十亿元专项资金和超100亿元的优惠利率小微贷款,为疫情严重地区中小商户直接减免佣金和年费。
(三)利用数字技术优势,推广线上工作生活方式以减少聚集,助力新药和疫苗应急研发
线上活动具有避免人群集聚、又保障人民需求的优势。一是发挥线上活动的独特优势,有效满足疫情期间的生产生活需求。不接触配送、在线医疗、在线教育、远程办公等新模式持续涌现,不仅符合特殊时期各类公共场所的防疫管理要求,也及时满足了日常生活工作学习需求。二是开放数据、算能算法优势,加速本次新冠肺炎的新药和疫苗研制,帮助医药和基因研究团队缓解算力紧张问题。此外,互联网平台在特殊时期客观上也提供了广大人民群众监督疫情防控工作的信息平台,对提升治理透明度发挥了积极作用。
根据疫情发展情况,不断调整和优化限制平台企业发挥作用的部分政策
部分平台的自发行为与政府防控应急体系之间缺乏有效协调。在物资调配方面,一些平台初期的自发援助行动尚未纳入疫情防控的统一动员、统一部署、统一调配工作中。一些地方医疗物资调配和发放制度存在不足,使平台缺少明确指引,甚至引发不必要冲突。在运输物流方面,因一些地区采取物理隔离、强制封路等方式阻断疫情传播,一定程度上对很多平台的仓储物流体系顺畅运转造成限制。
不区分线上线下“一刀切”关停举措不利于发挥线上经营活动的独特优势。目前有部分城市要求餐馆停业并关停外卖配送,这不仅加剧了餐饮行业困难,还会导致居民外出增加,易形成聚集性传播,给疫情防控造成更大压力。
依托平台经济的中小微企业和就业群体规模大,受疫情影响严重,亟须重点关注和定向帮扶。餐饮、住宿、旅游、出行等依托平台的中小商户和就业者受影响程度较大。仅2月上旬,某外卖平台7天内销售额降幅约2/3,很多中小商户面临倒闭风险;网约车需求断崖式下降、降幅超70%,司机收入锐减,部分汽车租赁公司资金链可能断裂。
积极支持和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在疫情防控中发挥更大作用
一是摸清并善加利用平台物资组织、调配和运输能力,以政府采购服务或临时征调等方式补充政府体系。引导平台企业在“全国一盘棋”的防控体系中找到重点服务方向,在医疗物资和民生保障、社会募捐、应急协调等领域探索实施针对互联网平台的“白名单制度”,赋予相关平台明确地位和具体职责,并给予必要优惠政策,引导平台与政府防疫部门、社会组织和公众形成合力,增强张力。
二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细化、优化涉及线上生产经营活动的复工标准,使其恢复营业,发挥其在特殊时期的独特优势。建议相关主管部门协调地方,审慎出台关停外卖、网约车的政策,尽快明确并细化快递物流、外卖、网约车领域的复工标准,允许平台在疫情期间规范营业,并督促加强卫生防疫工作。配套建立城市疫情影响评估机制,针对实际情况采取动态调整措施。及时总结推广一些地区疫情防控期间支持线上经营活动的有效治理经验。
三是提高中小微企业帮扶政策精准性,稳住就业和经济基本面。及时收集餐饮、住宿、出行等领域中小微企业政策需求,统筹协调财税、金融、社保等政策出台部门,给予重点行业、重点群体定向帮扶。包括增值税免征或缓征,部分政府性基金减免,低成本贷款,社保缴纳减免或允许延期;扩大失业补助、临时补贴等政策的覆盖范围。
四是充分发挥互联网平台技术赋能效用,鼓励企业依靠数字化方式复工复产。支持平台配合防疫部门开展重点人群跟踪,实施物流人流大数据分析,在信息安全基础上实现多部门、跨领域数据共享,提高疫情监测和预警能力。引导平台准确、及时发布信息,主动监控并参与治理虚假信息。鼓励平台挖掘新冠肺炎诊疗及疫情防控的应用场景,在疫苗和新药研发、数字化辅助测试和诊断方面提供支撑。支持平台开放远程办公、视频会议服务和AI教育资源,增加相关业务,助力办公远程化、教育在线化和生产智能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