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 录
收藏页面 设为首页
  • 最新资讯
  • 协会公告
  • 行业信息
  • 协会活动
  • 分支机构活动
您所在的位置: > 行业动态 >行业信息

中药材价格玩“心跳”振动产业链

发布时间:2016-08-03 13:41:40      点击数:      来源:

记者获悉,太子参、黄连、野菊花等中药材价格近期大幅走高。受贵州、安徽等地持续中到大雨天气影响,太子参仅有零星采挖,新货出货量较少。太子参价格处于每公斤120元的高位。另外,二季度,田基黄、茵陈、佛手花等药材价格快速上涨,未来中医药企业会加大囤货,价格有望持续攀升。专家称:“综合这些因素,中药材行情或还会呈上行态势。”

价格波动藏风险

康美药业近日发布的2016年二季度《中国中药材价格指数报告》也显示,二季度药材品种价格指数涨跌互现,行情仍然比较分化。在513个康美中国中药材价格品种指数中,有246个品种价格指数上涨,占比48%224个品种价格指数下跌,占比44%

“我认为,中药材价格目前处于大下行周期中的小反弹周期。目前总体价格是接近谷底的状态,个别品种已进入低谷。不同品种的生长周期不一样,价格峰顶出现的周期也不同。”专家如是说。据介绍,今年大宗中药材涨势明显的原因主要包括极端天气、减少种植量以及商家囤货,这些都加速了中药材价格的上升态势。另外,需求增长和品质要求提高也成为推动价格上涨的重要因素。

“质量门槛提高,优质中药材的价格上涨成为必然。”中药材天地网副总经理贾海彬分析了导致价格指数上行的权重后判断——当前繁华背后蓄积着重大风险。

贾海彬指出:“一是刺激涨价的利好因素。既有社会对健康板块的期望,也有行业开始出现‘优质优价’的两极分化,如国内枳实价格,从17元到90(产地价,公斤)都有。接下来,这种差距还有可能拉大;二是价格普涨客观上造成药市信心指数迅速回暖。6月是多数中药材青黄不接时期,资本稍有发力,市场行情马上就出现异动,人为因素造成市场繁荣。”

据相关数据跟踪,发现中药材家种生产已连续3年保持增长。其中2015年有超过63%的品种较2014年扩种,只有9%的品种因价落低谷,出现不同程度减种。目前,除白芷等少数减种品种行情尚未启动,其它减种品种纷纷走出低谷,如太子参、车前子等,这波涨势基本将去年减种的利好充分释放。

“今年气候异动明显,部分解套库存势必会占用年度需求总量,从而给产新后的市场消化制造压力。随着下半年多种药材陆续产新,资本及囤货商面临的风险会骤然增大。”贾海彬说。

竞争靠品质取胜

多年来,布局中药材原材料规范种植的企业有望从提价中获益。康美药业年报显示,公司加快实施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新开河人参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在普洱建设林下生态中药材种植基地及精深加工项目,延伸种植战略环。此外,香雪制药今年投资宁夏六盘山绿色中药产业园项目等,合理利用当地中药资源,降低成本,强化中药材全产业链布局。

但鉴于以上前因后果,贾海彬提醒:“对下半年的整体行情不要抱太大幻想。”他反而担忧的是部分明显炒作品种,谁将“接盘”?更值得思考的是,阶段性的火热行情,会不会刺激药材家种生产继续扩大,从而蓄积出更大的市场风险?

他认为:“中药材已进入‘优质优价’时期,行情的两极分化将成为今后市场的常态。无论市场如何风云变幻,种好药存好货、供给高质量的原料,才是流通环节不变的王道。”针对这种担心,他建议,一是要关注信息,减少盲目;二是加快产销对接,落实订单农业;三是提升品质,打造品牌。

而从行业竞争格局来看,属地化现象仍比较明显。中药材领域存在的一些过量农药残留、违规硫磺熏蒸等不规范现象仍时有发生,从监管层面上讲,对中药材厂商的飞检频率增加和GMP证书吊销的增加,高强度的检查对应的是极高的问题发生率。

年初,国务院发布《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要求“构建中药产业全链条的优质产品标准体系”。昆明中药厂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祥刚表示:“中药材价格的波动对成药有着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当前市场环境下,需求习惯的改变,种植技术影响供给端的变化带来价格的长时间趋势性改变。作为企业,产品从药材源头到产品销售末端,对物料、人员、环境、工艺过程、设备等影响质量的因素精耕细作,确保药品从原料到成品始终处于一个高标准、稳定的状态下。”